中国环境报记者 张蕊 西藏、云南、河南、贵州等多地近日密集出台当地的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三年行动方案,提质增效成目前污水处理行业大事。污水收集率低、污水处理厂的能耗药耗巨大、污泥处置存短板,这些“卡脖子”的问题到了不得不直面和解决的时候。“久久为功”、“雷厉风行”成为提质增效关键词。哪些工作能尽快做,哪些需要打持久战,行业专家、环保企业负责人都在探讨。
厂——污泥憋在曝气池 药剂费用超电费
存在管理粗放,专业化水平和技术水平不高等问题
“经过3年努力,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基本无生活污水直排口,基本消除城中村、老旧城区和城乡接合部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设施空白区,基本消除黑臭水体,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效能显著提高。”日前由住建部、生态环境部和国家发改委印发的 《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三年行动方案(2019-2021年)》提出了明确目标。
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副院长王洪臣在调研了全国 467 座城镇污水处理厂今年5月的运行工况后向记者表示,我国污水处理厂目前存在两大问题:一是由于污泥处理处置设施建设不到位,污泥没有出路,很多污泥都“憋”在曝气池里,污泥浓度很高,运行风险非常大。二是污水处理厂物耗非常高,本来电耗、电费应该是第一大成本要素;但目前药剂的消耗量大,已经超过了电费,跃升为第一大成本要素。
王洪臣的说法得到了企业的证实。中持水务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翼飞表示,大量污水处理厂的药剂费用超过电费,低碳高氮情况普遍,有些大型污水处理公司一年的碳源采购费用要上亿元,这与我国的管网存在大量短板有关。
北控水务集团执行总裁李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国不少污水处理厂存在管理粗放、专业化水平和技术水平不高的问题。
“污水处理厂要实现节能降耗,就要提高效率和资产运行的质量,不断进行工艺的调整和优化,另外应采用智慧化和大数据手段,来提高污水处理厂运行效率。未来吨水电耗、药耗仍然有优化空间。”他认为。
同时,各地对出水水质的要求越来越高,污水处理企业需要加强新技术应用,进一步提升出水水质,降低投资和运营成本。此外,政府购买环境服务,服务方对流域环境负总责;厂网河湖一体化、最大化利用尾水水资源价值是未来的发展趋势。最终体现在城域水系整体水质的提升,需要水务和水环境治理两大水业融合。
网——漏损、错接、混接、溢流严重 规划存在问题
提质增效核心在管网,问题复杂,既要久久为功又要雷厉风行
与污水处理厂提质增效相比,污水收集管网是更难啃的硬骨头。
作为国内水务行业的龙头,北控水务目前已经拥有1047座污水处理厂,李力对提质增效深有体会。他坦陈,污水处理厂进水浓度低,管网漏损、错接、混接、溢流严重,管网有效收集效率比较低,有的收集的不是真正的污水。
李力认为,污水处理提质增效难,核心在管网。第一,投资量大;第二,翻建管网时施工难度大;第三,路由困难,目前不少地方没有管网的布局空间。同时,有的地方政府在管网的管理方面时常强调眼前政绩,与考核挂钩,但实际上管网建设是长期的事业,并非能一蹴而就。
中持股份定位在管好“两桶水”(市政水、工业水),服务中小城市环境治理。长期接触中小市县污水处理的张翼飞对于管网和污水处理厂的建设运行感触颇深。“管网最大的提质增效在于规划。水多的地方没管网,有管网的地方又没有水,都是W66利来国际时常遇到的大问题。城镇化进程中,由于规划存在不少问题,引入不了合规的企业,收不上水。比如南方地区,水特别多,但是缺少有序规划,造成收了很多地表水、地下水,给城镇污水处理厂造成很大浪费。有些北方地区,厂区规划与管网不匹配,存在大量断头管,有些污水处理厂建在四五十米的山顶上,根本没有水。”
王洪臣表示,管网提质增效的问题比较复杂,关键词就是雷厉风行和久久为功。
雷厉风行,应该做什么?优先补齐城中村、老旧城区和城乡接合部管网等设施的短板。王洪臣认为,急需把这些区域还没有截流的污水尽快彻底地收集到污水处理厂内。
管网的错接、混接也是大问题。“现在有大量的污水管接到雨水管里。对于分流制污水的溢流,难度不是很大,可以在普查的基础上雷厉风行地处理。”王洪臣说。
有些问题的解决则要久久为功,比如管网的淤堵和淤积导致的管网低效问题。“污水在管网中流速太低,管网成为大的沉淀池,泥渣沙都沉淀下来了,导致收不到处理厂去。”
此外,清污分流问题也值得重视。“河水倒灌、地下水入渗等导致清水和污水混在一起,污水处理厂的进水浓度非常低。这些问题实际上解决起来非常难,需要长期的努力,所以要久久为功。”王洪臣说。
企业——发挥专业优势 挖掘产业价值
市场机遇主要是以管网检测、漏损修复、运营、普查为核心的环境服务
在2019中国城市水环境与水生态发展大会上,有专家指出,根据几大设计院从北方到南方的管道造价统计,北京造价平均700万元/平方公里,南方是1300万元/平方公里。有的城市做了2000多公里管道,混错接管网的排摸,花费了5亿元,每公里费用24万元,排摸费用耗资巨大。
“未来8年-10年,管网建设仅靠政府的财力还远远不够,只能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让专业机构做专业的事情。W66利来国际认为管网的建设、修复、运行有上万亿元的市场,这会给这些企业带来巨大的收益。企业和市场资本的介入,保证了管网建设、修复和运营的专业化,会从根本上改善我国河湖污染的现状。”上述专家表示。
张翼飞认为,从地方上的项目看,管网建设无法收水费,而是一种沉淀性资产。比较发达的地区管网配套相应成熟,欠发达地区或者新型城镇化的地方很多都在新建管网。“其实现在很多PPP(政企合作)项目都是在建设管网:有的将厂网通过BT(建设-移交)模式进行一体化打包,厂网费用分摊多年;有的地方用几千吨的小型污水处理厂,带动建设大范围的管网,“小厂拉大车”,风险被转移给水务企业。由于上述项目融资量大,边界不闭合,企业风险比较大。比如FEPC(勘察-设计-施工)模式,未来60个月支付管网建设费用,按月计价。尤其在中小城市、新区改造中这种现象比较多。”
他表示,由于管网建设和运维资金需求巨大,预算有限,而且与政府的认知有关,不刚性,因此对环保企业来说,企业无法承担政府的责任,其市场机遇主要是以管网检测、漏损修复、运营、普查为核心的环境服务。
此外,还有一些市场需求也逐渐显现。张翼飞告诉记者,比如目前在一些地方的污水经处理后回用给电厂,电厂很愿意负担回用水管道的建设费用。
“实际上,对污水处理成本有较高的成本认知是好事。一些低价竞争的水务企业,对高水质、规范处理比较抵触。对于东部发达地区、中部缺水地区,一个县或者县级市一年花费上亿元污水处理费并不鲜见,能够回用、综合利用的空间巨大。”张翼飞说。
COPYRIGHT © 2015 W66利来国际产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